2)第一千三百八十三章:骨肉难还乡_乱唐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这些都是大食人做不到的,大食人不但不会友好的对待他们,除了以武力逼迫其改变信仰以外,还掠夺他们的人口和财货。

  在唐朝军队数次击败了大食人并占领了呼罗珊以后,许多部落纷纷背离了以武力压迫他们的大食,转而投靠了唐朝。

  负责在希尔凡南部两百里处筑新城的是新军指挥姜凤翔。

  新城附近都是大片适宜开垦的农田,比之草原上的希尔凡更加适合定居。

  而且那里也更加靠近波斯人聚居的区域,神武军如果想要在呼罗珊这片土地上站稳脚跟,就必然要与波斯人合作共处。

  这次筑城也是长远计划中的第一步。

  神武军随军的大量辅兵在离开木鹿城抵达希尔凡以后,被陆续派往南部筑城。

  新城的名字还没有定下来,但规模却是不小,方圆十里的城墙可说是足以比肩木鹿城的。

  秦晋的计划是,用十年的时间将这座新城经营成北呼罗珊首屈一指的大城,并且成为呼罗珊东西部最重要的交通枢纽。

  并且可以作为唐朝在呼罗珊站稳脚跟最稳定的支撑点。

  这次随军西征的许多将领和官吏都被秦晋留了下来,而且,远在长安的朝廷也通过了一场全国性的考试,选拔了超过三千名年轻的官吏,即将派往呼罗珊、吐火罗、身毒等地。

  与广阔的土地相比,三千名官吏杯水车薪,但这只是第一步,再接下来,秦晋返回长安以后,还要发起并促成一股西迁的浪潮。

  将会有更多的人到西域之地来建功立业,光耀门楣,惠及子孙。

  这个时代的人做官也好,从军也罢,所为的基本上离不开这三件事。

  只要以足够的利益相诱惑,在此基础上再因势利导,势必会形成一股风潮。

  越往南走耕地就越多,经过了一整天的行军以后,入眼处基本上已经见不到草原和牛羊。

  虽然有许多是抛荒的土地,但已经零星可以见到精心侍弄的麦地了。

  村落中的波斯农民显然对唐朝军队的到来怀有深深的戒心。

  秦晋本想到村落中与当地的农人进行一次深入的交流,但所到之处无不关门闭户,好似躲避瘟疫豺狼一般,就更别提什么迎接了。

  也难怪,错落里的农人不比四处迁徙游走的牧人,他们获取消息的渠道比起牧人更加闭塞,自然也甚少听到过希尔凡会盟的事情。

  而且,就算他们知道了,也未必会有什么改观。

  毕竟所有军队抵达村落之后,第一件事就是强征存粮和青壮人口。

  这些都是战争的必需品。

  随从们强行敲开了一户波斯农人的家门,屋子里面一老三少,四口人,都吓得蜷缩成一团,瑟瑟发抖。

  通译简单翻译了老人颤抖又有些语无伦次的话。

  “我的几个儿子都被军队征发了,到现在也没有音信,如果你们还需要人,就带走我吧,我的孙儿还不到十岁,请放过他们……”

  老人的眼睛里满是恐惧、绝望、伤心还有隐隐的愤怒。

  秦晋可以看出来,他的几个孙子应该都已经是十几岁的半大小子,之所以如此说,应该是不想他们和儿子一样在军队中落得个生死不知的下场吧。

  请收藏:https://m.ge37.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