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三百四十五章 求援_大楚怀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点头:“既如此,攻打齐国的计划便取消吧!仅仅依靠我越国一国之力,在齐军已经准备就绪的情况下,恐怕力有不逮。”

  “是!”越蒙应着:“大王,既然楚王不愿出兵伐齐,那么我们就可以进行下一步计划,卖好个齐国,并让齐王恨上楚国。”

  “昭滑对我越国借粮给齐国的事情耿耿于怀,一直从中阻拦,此事已经人尽皆知,想必,齐使也对昭滑恨之入骨吧!现在公师隅既然从楚国返回,那么我们就可以正式驱赶齐国使者了。”

  越王闻言一笑:“不错,是时候驱赶齐国使者了。”

  笑着,越王对越蒙道:“不知贤卿以为让昭滑去驱赶齐使怎么样。”

  越蒙笑道:“大王英明。”

  越王得意的笑了笑,接着目视北方道:“现在寡人已经表态,就看齐王是否愿意接受寡人的诚意了!”

  ······

  另一边,越使公师隅离去的第二天,宋王以惠盎为使,来访楚国。

  次日。

  惠盎跟在迎接的宾客之后,行走在楚宫中,心情颇为沉重。

  原本齐国粮食被烧的消息传到宋国,宋国上下全都幸灾乐祸,还是很高兴的。

  只是随后齐国的动作,顿时令宋国上下有苦难言。

  齐国担心楚越两国趁机攻打齐国,于是将一部分军队集结在南部的薛地。

  话说,自从宋国吞并滕国后,薛地这一个地方也显得尤为重要了。

  薛地位于彭城的北面,滕地的南面,宋国本土的东面,如同一颗钉子一般钉在宋国的国土上,令宋国上下寝食难安。

  因此,宋国上下决定等楚国伐齐之时,出兵助楚伐齐,拔掉薛地这个地方。

  只是,时间一天天过去,楚国好像不曾听到齐国发生灾难一般,丝毫不见动静。

  结果,久等楚军不至,最后,宋王只能派惠盎使楚,鼓动楚国伐齐,以此分担宋国的压力。

  不想,到了郢都,看到众多百姓热火朝天的修建水渠后,惠盎便知道楚国为何不出兵伐齐了。

  不是不想,而是有心无力!

  “外臣宋国使者惠盎拜见楚王。”

  大殿之中,惠盎一脸正色地向楚王行礼。

  与秘密来楚的公师隅不同,惠盎这个宋国使者乃是堂堂正正的出使楚国,所以,熊槐得知宋国使者惠盎到了,便在大殿中以大国之卿的礼节召见惠盎。

  礼毕。

  熊槐问道:“惠卿,不知宋王派你来访楚国有何要事?”

  对于惠盎,熊槐或者说前任还是比较熟悉的,当年惠子惠施在魏国被张仪驱逐,于是惠子投奔楚国,惠盎乃是惠子的晚辈,正跟着惠子混。

  当时张仪正得志,前任刚刚即位被魏国打败,为了避免与张仪交恶,而且前任听说现任宋王十分看重惠子,于是,前任便将惠子送回他的老家宋国,让惠子主持宋国朝政。

  惠子死了,这惠盎便成了宋王的心腹重臣。

  因此,有了这一层关系,熊槐便将惠盎的待遇提高了半阶。

  惠盎受楚王礼遇,再加上已经确认楚国正在大举修建水渠,无暇顾及齐国,自然也不会提出令楚王为难的要求。

  于是,惠盎开口道:“大王,自从楚宋结盟以来,宋国一直以楚国马首是瞻,大王三次攻打齐国,敝国每次都跟在后。而因为秦国的事情,齐楚两国决定交好,敝国虽然与齐国交恶,但是也愿意准从大王的意志,放下与齐国的恩怨,停止攻打齐国的步伐。”

  “如今齐国发生灾难,敝国感同身受,为齐国感到哀悼,并没有趁火打劫攻打齐国的意思。”

  “虽然敝国不愿多事,但是齐王为了筹集粮草,将注意打到敝国的头上,将齐军主力汇聚在宋国的边境,意图不轨。这不仅是打算出兵攻打敝国,更是无视大王的威严,侵凌大王的盟友。”

  “故,寡君特命臣来访,请大王出手相助,制止齐国武力借粮的行动,还天下以太平。”

  ps:今日有事去了,只有一更,见谅!

  请收藏:https://m.ge37.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