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45章 外销房的销售带动了住宅建设_小巷人家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加班加点改良机器,工人们开展“巧姑娘”、“接纱能手”等劳动竞赛推广新技术、提高劳动效率。

  全厂职工上下一心苦干,棉纺厂一举成为远近闻名的优秀企业。随着厂房的扩建,厂里的职工越来越多,棉纺厂日新月异,车间日益扩大,生活区日益完善,食堂、澡堂、托儿所、幼儿园、子弟学校……

  后来,她经同事介绍认识了附中的庄超英。

  再后来,她陆续生下了一儿一女。

  ……

  时光飞梭,她在棉纺厂这个“家”里走过了酸甜苦辣,走过了人生大半的征途。

  改革开放后,棉纺厂紧跟政策,管理层展开了利改税、承包责任制等一系列方法,这些她不懂,可她知道,普通职工们也一直在努力自救,技术人员钻研新染料,车间里结对生产提高市场效率,销售科业务员四处推销……

  可为什么,所有人视之为“家”的棉纺厂说不行就不行了?

  ……

  乘客们大声喧哗着上上下下,客车在城市间来回穿梭,天慢慢黑了,车又开回了苏州城。

  最后一个乘客也下了车,向鹏飞并没把车开回停车场,而是把车开到了小巷附近停下。

  路灯潦草地照了进来,座位在车厢地板上留下大片张牙舞爪的黑影,黄玲茫然看向外甥和女儿。

  向鹏飞轻声道,“大舅妈,都会过去的,再难的日子都会过去的。”

  庄筱婷什么也没说,默默握住妈妈的手,眼神中有说不出的担忧。

  黄玲再也忍耐不住,倒在女儿的肩膀上嚎啕大哭,迷茫而恐惧。

  棉纺厂很多职工办了“半下岗”,每天一早背着布料在农贸市场或街道上摆摊,他们没有执照,只能和城管们斗智斗勇,如果不幸被抓,人被驱赶,布料被没收。

  办理的“留职停薪”的职工们一部分人试着做些小生意,厂区附近突然涌出了很多小摊子,早点摊、馄饨摊、书报亭……,市场消费能力有限,这些小摊的生意并不好;另一部分职工四处打零工,服务员、营业员、修自行车、补鞋……

  吴建国办了“留职停薪”,四处打零工,做木工、泥瓦工、工地上帮人扛水泥……,吴姗姗工作稳定,她默默支付了吴军的生活费。

  黄玲早就不再织毛衣挣手工钱了,一是兄妹俩早就自给自足,家中经济不错,二是和吴家关系越来越不好,黄玲不愿再欠李一鸣和宋向阳的人情,捎带张阿妹挣外快了,现在,黄玲没有收入了。

  庄超英和庄图南本来觉得黄玲留在家里做做饭也挺好,向鹏飞说了一句,“大舅妈出门找点事儿做,心情会好一些。”

  庄筱婷本想用林栋哲留给她的股份卖了做本金,在十中附近租个小店面让黄玲卖零食、文具,林栋哲也赞同,但黄玲一是胆小,不敢做生意,二是不愿花女婿的钱,拒绝了这

  请收藏:https://m.ge37.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