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13章 昌平君_据说秦始皇是个女儿控来着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臣今日也去往李廷尉府上吊唁,并未见到公主。臣才特地想来关心,臣算是公主的长辈,臣方在夫人所言中知晓公主独在咸阳时曾在章台宫与李廷尉一同遇险,臣难辞其咎,还望不要怪臣迟来慰问之心。”

  芈启不愧是相国,不愧是没有实权还坐在相国位置之上的楚国人。

  他的声调与言语不带任何的起伏,并把话说得相当严密而柔中带刺。他句句犹在嬴荷华,却没有一个字是在真的关心她。

  他的意思很明确——他想知道许栀为何暗中去了廷尉府?章台宫的掀起的风浪与李斯之死有何联系?

  许栀在旁处没有别的本事,但言语之上的艺术她还是挺明白。

  “我那时候正安慰李贤与李由哥哥呢。相国您当然没有看见我啦。因为廷尉的家乡是楚国,所以在下葬前须寻一些楚国的巫咸来引灵,”许栀顿了顿,“我记得父王说过,母妃是楚国的公主,母妃知道这个吗?”

  这是自小生活在楚地的人才知道的习俗,郑璃缓和地注视了许栀很明亮的眼睛,摇了头。

  芈启被嬴荷华的“相国”两个字说得有些发愣。

  自吕不韦死后,在秦国,相国已是虚职,没有谁会真的在意这个虚空的头衔是落在芈启的头上。

  所以秦人也大多习惯喊他昌平君。

  相国,毕竟还是一国诸臣之典率的象征。

  “楚地的确有这一习俗。”芈启道。

  许栀抬起脸看着芈启,就是想等他这句话,一脸天真道:“相国也是楚国人,我听说有些巫还有教人起死回生的能力,相国可否请其来救救廷尉?”

  “小公主为什么想救李斯?”

  “因为李斯也是楚国人。”

  芈启被这种童言无忌的话逗得笑了起来,他唇上的两撇胡子也在微微颤动。

  扶苏不禁问道:“李贤回咸阳了?”

  “嗯。”许栀,她走到扶苏的身边,眼神哀愁,“我不知道该怎么与他说话了。王兄之前是有听说他不在蜀地吗?”

  许栀把问题问得很是谨慎。

  “这倒没有。只是我在雍城时曾有人于我说,李贤乃是他在蜀地的至交好友。”

  “这个人是谁啊?”

  许栀祈祷自己不要听到那个名字,但事实恰是如此。

  荆轲。

  许栀的脑子一嗡,她越发担忧诸多事件搅和在一起的混乱与恐惧。

  这会儿当着芈启与郑璃的面儿,楚国的事情都还没捋清楚,她赶紧止住了阐发的话题。

  许栀微微一笑,“荆轲。这个名字挺好听的。”

  乘着扶苏没有言语的空隙,许栀望着他,想把话头重新调回。

  芈启深谙地盯了郑璃一眼,却开口道了句:“小公主刚刚回宫,臣也就不多叨扰了。”

  许栀却没有打算要放弃这次与昌平君正面相谈的机会。

  她无心说了句话。

  这是在场的人除了扶苏都知道的事实。

  “分明我母妃与相国这样关心我的人是楚国人,我对楚国印象可好了。但王兄,你知道吗?前晚上在芷兰宫想杀我的那个项缠也是楚国人。”

  许栀没有看到郑璃与芈启眼神之间的交锋。

  郑璃攥紧了裙角,她时刻不被芈启用她的两个孩子作为要挟,荷华的遭遇更让她越发感到前所未有的冰寒。

  芈启分明答应过她,绝对不会动杀机!

  扶苏大惊,他的重点明显在后一句话的前半句。

  ——杀我的人。

  扶苏蹙眉,“怎会又发生这样的事?”他低下头,看着小妹洋溢着的笑,看着她不放在心上的这种天真神情,他感受到了一种很深的悲伤。

  1、【改变之处:本文为行文方便仍旧采用昌平君为丞相芈启的说法】

  !!李开元根据“秦始皇十二年铜戈”的铭文,推测昌平君为秦国丞相启。但这一推论已经被考古推翻。《里耶秦简》记载“廿五年……二月癸丑,丞相启移南郡假守主。”而昌平君已在秦始皇二十四年的抗秦战争中兵败身亡。故现在公认昌平君并非丞相启,李开元的猜测有误。

  请收藏:https://m.ge37.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