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38章 吏治清浊凭谁论_宣和轶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舆论机关——谏院,是可以议论施政的得失的,有很大的权限。并且,宋朝有完善的言谏官体系,在谏院之外,还设立了鼓院和检院。不管是来自文武百官还是来自民众的奏表,只要事关朝廷的事务、军事机密等等事务,必须要经过鼓院,鼓院不受理,则去检院(登闻检院),要是再不受理,则上御史台。

  同时对于地方,大宋也加强了监察,地方如设通判,与知州平列,号称监州,有权随时向皇帝报奏,成为皇帝在地方上的耳目。此外,路一级的转运使、提点刑狱公事等,也负有监察州县的责任。为保证监察御史具有较多的从政经验,宋代明确规定,未经两任县令者不得任御史之职。按规定,御史有“闻风弹人”之权,每月必须向上奏事一次,称“月课”;上任后百日必须弹人,否则就要罢黜为外官或受罚俸处分,名为“辱台钱”。

  怎么说,大宋的台谏,对于中央官吏,尤其是宰相的监察是非常严厉的,台谏以弹劾宰相为荣,至于地方州县,则没有那么严厉,虽然转运使、提点刑狱使都负有监察州县官吏的职责,但是实际上他们都不以监察州县官吏作为主要职责,一般来说都不会把重心放在风宪上。

  赵佶笑着说道:“苏相,吾以为台谏对于宰执大臣的监察固然是足够来,但是对于地方州县官吏的监察,还远远不够。前汉设刺史,唐分天下为十道,都是为了加强对州县官吏的监督,只是到了后来,内重外轻,割据一方。吾以为台谏既然负责纠察不法,地方州县的施政得失,也在台谏的纠察范围内。”

  赵佶顿了一下说道:“以农田水利法为例,吾准备重启农田水利法,但是吾准备从朝廷收取的免役助役钱中拨出专款,用于兴修水利,可是这钱到了地方州县,这些国帑、民脂民膏能否真的用到百姓身上?谁来为中枢监督?要是他们贪墨国帑,谁来纠察?台谏必须抽调部分御史,专门巡查地方,看看州县官吏有没有不法行为。些小尔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

  听了赵佶的话,苏辙也不禁动容,说道:“官家说的极是,对于州县官吏,台谏确实未能予以监察,官家所言,实在是正道。”

  赵佶于是将巡按御史的概念提出来,巡按御史有权巡视地方官员,监察其政绩和廉洁情况。他们可以进行实地考察,调查地方民情和政务,以确保地方政权的稳定和公正。其次,巡按御史有权举荐、罢免地方官员,他们的意见对于朝廷的决策具有重要影响。此外,巡按御史还有权弹劾不法官员,起诉腐败行为,维护朝廷的权威和声誉。

  和其他朝代一样,划分监察区,每区从台谏派遣一批巡按御史,到地方去巡视,纠察不法,听取民意,以为帝王耳目。赵佶的意思,明年在京畿和京东等路率先施行,与朝廷拨款兴修水利同步进行,防止国帑被贪墨,震慑地方官吏中的不法之徒。

  喜欢宣和轶事请大家收藏:宣和轶事书海阁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请收藏:https://m.ge37.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