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467章 行动_电诈风云,我被骗到缅北的日子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1994年,美国银行业遭遇了一场不寻常的网络攻击。

  俄罗斯的一名黑客悄无声息地渗透进花旗银行的系统,窃取了数以百万计的美元。

  这个事件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未被发觉,直到黑客本人主动揭露,这起案件才为外界所知。

  2016年美国大选期间,一起名为“邮件门”的事件震惊了公众。

  一群黑客入侵了希拉里·克林顿的私人邮箱,揭露了她排挤政治对手、操纵媒体的行为。

  这一事件对大选产生了重大影响,甚至被认为是助“懂王”当选的关键因素之一。

  尽管如此,没有黑客组织公开认领此次攻击。

  美国国家情报总监对此表示强烈的愤怒和担忧,称这是对美国大选的直接且大胆的干预。

  由于俄罗斯黑客的技术实力强大且言辞寡淡,他们常常成为国际丑闻的替罪羊。

  一位俄罗斯安全专家曾评论:“在这个世界上,只要有名人隐私泄露,总是会有人归咎于俄罗斯黑客。”

  俄罗斯黑客界的崛起,部分归因于苏联时期遗留下来的强大的理工教育体系。

  在冷战期间,苏联不仅仅靠核武器与美国竞争。

  以重工业为基础的苏联高度重视数学和编程教育。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苏联就已经对学龄前儿童进行软件开发教育,中学生的信息技术课程包含理论基础、计算机运行原理、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算法和编程语言等内容。

  俄罗斯的大学数学教育在全球享有盛誉,许多国内高校的数学教科书都源自俄罗斯。

  在这样的教育体系下,俄罗斯学生在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icpc)上取得连续胜利,从2012年开始几乎每年都夺冠,展现了他们在编程方面的卓越才能。

  然而,俄罗斯并没有一个足够强大的互联网产业来吸纳这些顶尖人才。

  莫斯科交易所前10大公司中,以石油、矿业和钢铁为主,本土互联网创业公司虽有发展,但人才过剩现象严重。

  因此,许多俄罗斯人才选择成为黑客,这对他们来说似乎比常规就业更为简单。

  自1999年以来,华为就在俄罗斯设立研究所,任正非曾提到,新西伯利亚大学连续六年在世界计算机竞赛中夺冠,但优秀毕业生往往被google等国际大公司以高薪挖走。

  华为提出需要提供更高的薪酬来吸引这些人才,在俄罗斯本土进行创新和研发。

  缅北这边很多的黑客技术也都是由俄罗斯那边提供支持,我听说过,甚至有某些园区,还打算把俄罗斯黑客人才骗过来。

  至于有没有成功,就不知道了。

  反正我在缅甸待了这几年,还没有见到过俄罗斯的技术人员。

  至于为什么说朝鲜的黑客技术要比俄罗斯强,主要是因为俄罗斯的黑客大多都是民间组织。

  

  请收藏:https://m.ge37.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