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三百七十六章 莫名惆怅_唐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一的变数就在薛老板身上,这个油滑的商人,他到底能不能靠得住。

  “薛老板,你不必担忧,我并没有把事情都推给你的意思,只是,我们两个是长安人,初来乍到,洛阳地界上的许多事情也不熟悉,还望你能从中调和,别让我们一开始就落了下风。”

  原来是居中调节,薛老板松了口气。

  “如果是这样的事情,我倒是还可以帮忙。”

  “不过,话先说在前头,帮忙可以,但是我绝对不面对官府。”

  “你们也得理解我,你们是长安人,不管这件事最后调查的如何,你们拍拍屁股就可以抽身而去。”

  “可是我们这些做生意的,却要一直在洛阳生活,让我得罪洛阳官府,那是万万不能的。”

  薛老板的担心,绝对不是多余的。他这样一说,本已经准备了一箩筐说服的好话的裴范先,也只能把那些废话都咽回肚子里。

  在现实的危机之中,再多的劝说都是多余的。你根本无法消除人心中的疑虑。

  “薛老板多虑了,我们怎么会这样做呢?”

  “再者,要怎么做,还取决于一会到了归义坊之后的情况,到时候,随机应变便是。”

  说到这个随机应变,裴范先心中还真的有个期望。若是能在和许自清交手之前,就抓住他参与阴谋的重要证据,那对于他们来说,将是非常有利了。

  问题是,许自清这只老狐狸的尾巴,究竟在哪里呢?

  毫无疑问,案件陷入了焦灼,现在没有任何证据能够证明,都水少监许自清和铜料的丢失倒卖有任何的关系。

  既然无法证明有关,那你就没有理由去调查一个朝廷命官。

  即便是有太子的令牌也不行,因为太子李弘是个稳妥的人,他的令牌交给裴范先,只是为了让他保平安的,其中并不蕴含着可以让裴范先超出职权做事的意思。

  所以,面对这样的境况,老裴也只能循序渐进的办案,不能冒失。

  几经周折,马车终于停在了归义坊的坊门前,所谓归义,在大唐这个词也是有其特殊含义的。

  大唐幅员辽阔,开国之时,就打赢了多场立国之战,收服了不少原本游离于中原王朝的部落国家。

  而这些国家的一些达官贵人,也随着交往的增多,逐渐喜欢上了长安、洛阳这样繁荣的大城市。

  他们或是有意,或是在大唐朝廷的鼓动下,纷纷内迁,而这些内迁的人,终究还是和正经的唐人不同。

  为了加强对他们的管理,以示区分,大唐就将洛阳城的一个里坊定名为归义坊,专门提供给这样投靠大唐的异国贵族居住。

  到了李治当政的时期,远道而来定局在大唐的异族人越来越多,其中也不乏只是来往做生意的普通人,归义坊的规模也就越来越大,人口越来越密集。

  站在归义坊的门前,遥望着熙来攘往的人群,王谧感慨万千,归义坊,多么好的名字。

  锦绣繁华的大唐,兼容并包,海纳百川,她像最慈爱的母亲一般,敞开了她的胸怀,迎接普天之下愿意追随她的人。

  不容置疑的是,当大唐强盛的时候,这些人投奔的心也是真诚的。没有人不向往美好,而大唐,就是当时最美好的国度。

  但是,就像是有波峰波谷此消彼长,潮起潮落总有时,大唐也无法永恒。

  当她开始走下坡路,那些原本高喊着崇敬,无限爱戴的人,便会调转枪头,让最锋利的匕首,插进大唐的心窝。

  大唐吸收各种文明汇聚一堂,这样的做法自然是没错的,作为一个时代最为强盛的帝国,理应如此。

  然而,很多时候,历史的发展有它的必然性和偶然性,就算是预知了后事的我们,放到当时当地,也不见得就能做出正确的选择。

  说不定只会像当时的人一样,跌到同样的坑里。

  更何况,即便避免了一个错误的选择,也不见得就一定会导向正确的方向。

  说不定会引发更大的危机,忽然之间,裴范先感到了一种莫名的惆怅。

  他做的事情,他的理想,终究都会收到很好的效果吗?

  那会是他想要看到的吗?

  请收藏:https://m.ge37.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