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六十七章 韩国的计较_战国风云之韩国再起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行。毕竟田单携复国之功,声望一时无两,本可取齐国王室而代之。却甘愿交出大权,古之周公也不过如此。

  齐襄王掌权后。对田单多加刁难,田单也是以国家大局为重,对齐王的权威多有维护。后来,赵国以三座城邑加上五十多个乡镇换取了田单,齐王对此求之不得,加上忌惮赵国。顺水推舟地将田单送了出去。田单象征性的领十数万赵国大军攻克了燕国三座小城,就开始磨洋工。赵国视其为积累,只好将其扣留在赵国。第二年,齐襄王身死,主少国疑。君王后辅政,当政者忌惮田单巨大的声威,更不敢接其归国。田单受封都平君,终老于赵国。

  所谓时势造英雄,按照史书推测,田单高义,善于守城。若无五国伐齐一事,田单可能终老于一小吏。但火牛破阵成就他的赫赫声名,一举位列当世名将。然成也火牛,败也火牛。他越是高洁惜名,越是不容于齐王。终其一生,未能辅佐齐国复兴。相反却是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只留下周公之名!

  赵奢的情况和田单有些类似。赵奢为赵国王室偏远一支,沙丘之乱后不容于赵国,亡命入燕。然而是金子总会发光,赵奢在燕国凭借自己的才能硬生生做到了一郡郡守的高位。在赵国时局稳dìng后,投归故国。先为一收税小吏,不畏强权,说服平原君缴纳赋税,继而进入赵王视线,掌管全国赋税。

  秦军占据阏与,居高临下进攻韩国。韩国向赵国求救,赵王问询众臣意见,廉颇等人皆言不可救,唯有赵奢知道赵王心意,以狭路相逢勇者胜安抚了赵王焦躁的心。当然智如赵奢者绝不会简单地就是强攻阏与,于是,一场被后世忽略的经典战役――阏与之战以赵国的完胜告终。赵奢一跃封君,成为当世名将!然而,其后的命运多舛,竟然没有一次领兵出征的机会。结局自然的郁郁而终,也许上天感慨其命运,一报还一报,他的儿子赵括敲响了赵国覆灭的丧钟!

  韩王然认为,赵奢、田单皆是知兵之人,赵奢善攻,田单善守,两者可谓一时瑜亮。然而现在双方却要硬生生地在平原上决战,如果不是考虑到田单巨大的威望对齐军士气的加成,还有齐军是本土作战的因素,韩王然已经可以下断言田单多半凶多吉少。但现在,结果真的很难说。

  如果非要指定一个人获胜的话,韩王然还是愿意相信赵奢获胜的可能性更大。一个最主要的原因就在于临淄危在旦夕,田单重名,对齐王的命令不敢违背,自然是着急救援临淄。两个旗鼓相当的人,一方心里有了担心,开始慌张,这仗就输了一半。

  不过,田单即使兵败应该也不至于全军覆灭,最坏的结果应该是韩魏放任齐国兵败后,齐国畏惧赵国,向赵国乞

  请收藏:https://m.ge37.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