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十章 一个小兵的战争(1)_战国风云之韩国再起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中。

  赵虎的父亲去年刚刚服了役,今年的旨意又不过是抽调五百青壮。远不及平舒城全部青壮的四分之一,自然不在今年服役的行列之中。按照乡里。五百个名额很快分派完了。那些被抽中服役的,自然是叫苦不堪,但也无法。要怪只能怪自己的运气不好,上一批服役的人只是戍守了边疆三个月,而自己这一批却要真刀实枪地奔赴战场。

  上战场的消息绝不是空穴来风。平舒的县尉是本地人,自然有着本地人护短的传统。偷偷放出风声说这批戍卒要登上战场可谓一个不小的人情。毕竟,上战场的伤亡率太高了,那些没有后的还能趁着出征前找个婆娘撒个种,有后的则可以交代些后事。这也是平舒的传统,或者说整个燕国的传统。

  替人服役的价格被迅速炒作了起来。不少靠此为生的闲汉(并不是宋代那种经济发达时期纯粹以帮闲为主的人,在战国时期,不可能有这类人的存zài。本书中指的是冬季闲暇之人)有了施展的余地。一个人一百五十个刀币,概不讲价!这个价格已经近乎一个五口之家辛苦一年的纯利润,还是风调雨顺的时候。不少原本想找人代自己服役的人权衡了下,放弃了这个念头。但更多的人纷纷拿出家中的积蓄,换来此次的平安。

  人就是有从众效应,大家都在权衡利弊的时候,只要有一个人肯掏钱来买平安,所有的人都会出来买。一百五十个刀币看似多,但和自己的小命比起来,又不值一提。不过是辛苦一年罢了,这个钱值得花。许多人可是记得,平舒城有几次也是接到了征召青壮上战场的旨意,可那几次,最多活着回来的也不过是五分之三,能够完完整整回来的,更是不到一半。谁又能保证,自己的运气那么好,会是那幸运的一半人呢!

  似乎意识到买官们的“慷慨”,卖客将自己替人服役的价格抬的越来越高,渐渐超过了两百个刀币。但人群的购买“热情”已经完全调动了起来,近乎抢人般地自己哄抬着价格。所有人只有一个念头,那就是早不下手就被别人抢走了。一桩桩各取所需的交易顺lì达成。留下的人越来越少。

  闲汉毕竟是少数,敢于替人“活命”的闲汉要么命硬,要么武艺高强。很快,这些人都有了买家。双方各自谈拢好了价格,一拍两散。赵虎饶有兴趣地看着闲汉们气定神闲地在一刻钟之内,就赚到了自己生平从未见过的那么多的钱,心里面暗暗流了口水。如果有这么多的钱,自己的父亲的病怕是可以好了吧!犹豫再三,赵虎还是没敢上前加入到闲汉的行列。也就是在赵虎犹豫的时候,买卖的双方各自散去了,街角变得空荡荡,除了赵虎,再无一人。

  赵虎清楚地记得,最后剩下的一个

  请收藏:https://m.ge37.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