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二十一章:财富列车_重生之国际倒爷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再加上长达几十年的军备竞赛,苏连的轻工产业,一直跟不上,表面上看起来富裕,实际上物资非常紧缺。

  要子弹不要黄油,他的军工和航天无比发达,农业和轻工却极其落后,70年代,就变成了世界上唯一一个,粮食净进口国家。

  国内的纺织业虽然庞大,可也是军工为主,还有很强的贸易保护,根本满足不了民众的审美需求。

  偏偏他很有钱。

  到了戈尔巴乔夫时代,美苏破冰,国内的计划经济开始松动,再加上俄罗斯长达几十年的禁酒令,导致烟酒成为了最早的暴利产品。

  战斗民族爱喝酒,每年喝死几十万人,直接喝工业酒精都不算什么,很多人酒瘾犯了,洗发水都喝。

  而我国到了80年代,物资和商品很快的丰富起来。

  好比一瓶二锅头,一块钱,你只要带过边境,就能卖到10卢布,折算成15美元,而80年代中期,一美元差不多能换5块钱人民币。

  15美元,70块钱肯定要值的。

  当然,这只是明面上的数据,中间的利润要被走私贩子,本地接头人层层赚取,还有兑换货币的种种关系,最后一瓶酒,落到民间的走私人手里,20块钱不到。

  可即便20元钱,也是很难想象的暴利。

  你只要带得过去几瓶酒,或者两条烟,就当一个月工资了。

  所以边境上的走私屡禁不止,大型的走私集团,甚至敢横穿零下40度的西伯利亚冰冻苔原。

  这是一条。

  还有另外一条,也是最为人熟知的一条,铁路干线,北京到莫斯科国际列。

  与黑河完全是两个方向。

  黑河,从黑龙江出关,指向俄罗斯的远东地区。

  而北京到莫斯科,从内蒙古的二兰浩特,满洲里出关,穿过外蒙古,乌兰巴托,到新西伯利亚,至莫斯科。

  这条铁路干线50年代就建成通车,赫鲁晓夫时代,大量的苏俄工程师,援华专家,我国到苏联学习的干部,技术人员,都是通过这辆国际列来往。

  建成以来,没有一天中断过。

  直连两个国家首都。

  由于它军事与政治上的双重作用,西方国家一度称呼它为神秘的东方列车。

  时过境迁,这辆列车见证了太多历史,而乘坐的人群,却变了。

  国际航班开通过后,国家干部,因公出差的都很少了,慢慢变成了出国留学生,还有旅游直通车,后来留学生和旅游的,开始发现随便带点中国的商品过去,就能赚到几倍车票的钱。

  就一发不可收拾。

  这辆国际列,一度演变成了倒爷专列,财富列车。

  作为俄国首都,整个苏联的军事与政治中心,还有经济中心,莫斯科的达官贵人,对奢侈品有很强的需求。

  人参,鹿茸,燕窝,鱼翅,珍珠,玛瑙,翡翠等名贵商品在这

  请收藏:https://m.ge37.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