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三十六章 出兵伐赵_战国风云之韩国再起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PS:大家周末愉快,厚脸求个推荐!

  中大夫栗腹的说辞说服了丞相将渠,也说服了燕王。韩国既然主动想要找赵国的麻烦,燕国也有成人之美,出兵襄助韩国也就理所当然了。当然,燕国也不会让韩国轻yì得手,于燕国而言,最好的情况就是韩、赵两国旗鼓相当,最后两败俱伤。

  陈筮心满意足地离开了蓟城,燕王的使者也快马加鞭前往济水北岸的狄城,那里,是燕国亚卿荣蚠驻军的地方。燕王有令,除了留下两万士卒镇守济水一线,余下的八万大军在收到命令后,即刻拔营北上,准备从河间一带攻打赵国。

  荣蚠虽然愤恨韩国,因为韩国大军的存zài导zhì了燕国伐齐的失败,但荣蚠也清楚,在这个时代,盟友和敌人的身份转换不过在一念之间。韩国攻打赵国,无非是因为赵国伐秦,秦国不支向韩国求援。燕王看到了其中的利益,于是与韩国交好。

  韩国支持燕国拿下巨鹿郡,作为回报,燕国要给韩国借道,让韩国大军可以从高唐北上,拿下平原,继而渡河。说到底,两国不过是相互利用罢了!

  将迎接韩军渡河的任务交给剧辛后,荣蚠就领军离开了。荣蚠一点也不担心韩国会出尔反尔,因为荣蚠很清楚,夺取济水以北的土地对韩国没有一点好处。若是将济水以北的土地据为己有,那燕国无法经略齐国,只能与韩国为敌。将济水以北的土地还给齐国,只会增强齐国的实力。相反,寻求燕国的帮助,趁着赵国半数精锐远在千里之外的时候谋划赵国。才更加符合韩国的利益。

  事实也正如荣蚠预料的那样,韩军极其低调地渡过济水,没有和燕军爆发一点冲突。唯有燕军主将剧辛惊讶于韩国一下子动用二十万大军,与之相比,自己的两万大军根本就是无足挂齿。剧辛也不禁庆幸,至少现在燕国和韩国还是盟友。否则,燕国绝对无法面对大军压境的韩国!

  渡过济水后,算上行军的时间,韩军只用了短短的三天时间就拿下了平原城。六月十二日,韩军放弃平原城,二十万大军分成五路,依次渡过河水。虽然韩军已经尽可能地小心了,但如此大的声势还是瞒不过对岸的赵军。在发现韩军后,只有区区千余人的渡口守军果断地放弃了渡口。仓皇逃跑,韩军没有遇到一点抵抗,就成功渡河。整个渡河花费了五日的时间,率先渡河的韩军兵分数路,切断了东武城、灵丘内赵军北上的道路。在扫清了外围的抵抗后,才不疾不徐地包围了东武城、灵丘。

  面对黑压压的的韩军,东武城、灵丘城的县令都赶到绝望。因为韩军到达的速度实在太快,虽然两地都接到了渡口守军的示警。但依然来不及召集士卒。这也和两地的松懈有关。

  在此之

  请收藏:https://m.ge37.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