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三十六章 出兵伐赵_战国风云之韩国再起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前,赵王已经下令。要求各地,尤其是边境上的城邑要提防韩军。毕竟,谁都清楚,赵国伐秦乃是在挑战韩国的底线,韩国很有可能攻打赵国必救之地,迫使廉颇回师。以解秦国之危。但无论是东武城县令还是灵丘县令,都以为有河水以南的六座城邑在前面挡着,有河水天堑,自己根本就不用担心韩军打过来!即使韩军真的要攻打自己,自己也有充足的时间反应。但是事与愿违。韩军居然从燕国的土地渡河,直接打了自己一个措手不及。

  原本,东武城有五千守军,灵丘有四千守军,但韩军围城的时候,东武城内只有士卒三千人,灵丘则不过一千。一方面是因为两地派出了不少士卒前去镇守河水上的几个渡口,另一方面也是两地并没有把所有士卒都征召起来。如果将青壮全部征召起来,两地至少可以凑出一万五千人。

  可惜,没有如果。面对无法匹敌的韩军,东武城县令很没有骨气地选择了投降,因为东武城县令很清楚,如果韩军只有数万人,那自己还能坚持,等待邯郸的援军!但韩军现在有十数万,抵抗只有死路一条。而且,就算自己抵抗也坚持不了多久的时间。灵丘县令倒是很有骨气,率军抵抗了一番,可惜,韩军许诺,有谁取灵丘县令首级者,可代其位,这个许诺做出的第二天早上,灵丘的豪族们便将灵丘县令五花大绑,押到了韩军营寨。

  仅仅五天的时间,洹水、河水三面包围的百里之地就被韩军攻占,而韩军付出的伤亡不过区区三千多人!

  与此同时,赵国的河南地也遭到了韩军的猛攻。王翦率领三万大军迂回到泰山郡,从西面攻打阿县,阿县虽然竭力抵抗,但奈何城小而兵少,不过五日的时间,就宣告失守。随即,王翦大军马不停蹄,又一路北上,直奔聊城。

  聊城方面已经得知了韩军的势如破竹,生怕自己难以抵挡,于是向元城、黄城、博陵、平邑派出了求援的使者。可惜,之前赵王已然下令,若遇韩军攻城,只可坚守;若遇其他城邑求救,不必理会,以防韩军声东击西之计。

  除了平邑的一万大军做到了赵王的命令,对聊城的求救置之不理,元城、黄城、博陵皆是派出了数量不一的援军。其中,元城、黄城合兵三千人,从聊城南面增援;博陵派出两千援军,从聊城北面增援。

  眼见自己围点打援的计划成功,王翦又怎么会放过这样好的一个机会。三地派出的援军皆是中了王翦的埋伏,全军覆没。王翦将援军的主将首级摆到了聊城城下,打击赵军的士气。聊城城内的五千士卒战战兢兢,再也没有了出城与韩军野战的勇气。

  元城、黄城、博陵三地虽然没有遭到韩军的攻击,却也是惴惴不安,关闭四门,以求自保。

  请收藏:https://m.ge37.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